您的位置:首页 >专题集锦 >

期末作业写“约会日记” 这究竟是门什么课?-天天快资讯

2023-06-05 20:45:32    来源:钱江晚报

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

最近,杭州一位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任课老师布置的期末作业,作业的题目是《我的约会日记》,学生可以邀请一名异性朋友配合完成“模拟一日情侣”的时间活动,回忆并记录下当天的约会经过,并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。


(资料图片)

作业布置截图

作业在网上引起热议,潮新闻记者找到了这门课的开课老师—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吴彬。吴老师介绍,这是一门通识课程《爱情社会学》的期末作业,“爱情甚至婚姻,其实是许多学生迈入成年人行列后的必修课”。

要靠抢的《爱情社会学》课 到底学什么?

杭电的这门《爱情社会学》,已经开设了六个年头。吴彬介绍,课程是以社会学的视角,讲授爱情文化的基础知识、理论范式和实践方法。通俗点讲,就是理解爱情是什么,找到爱情的价值以及学会获得爱情。

“从以往的开课情况来看,现在的大学生对爱情、两性关系的认识都还一知半解。”吴彬告诉记者。“其实爱也是一种能力,需要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。”

课程推荐学生阅读的一些书籍

有一次,一个学工科的男生求助吴彬,自己比较外向,平时和女同学都相处得不错,但如果真的要谈恋爱,总会感到焦虑。

“他不知道怎么区别普通的同学友情和爱情,总觉得会把女朋友谈成兄弟。”吴彬说,还有的学生非常害羞,就算有点心动的感觉,也不知道怎么开口。

于是,《爱情社会学》成为了热门的抢手课,每学期名额80个,往往有三四千人抢课,能不能选上全看手速。

每学期上课前,吴彬都会做个小调查,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单身,还有几个甚至是“母胎solo(从没有谈过恋爱)”,另外大约10%的学生是正在恋爱中。

“有些学生奔着‘脱单’来上课,这完全没有问题。”他说,“会给他们一些‘脱单’建议,比如平时要注意仪表,还要保持礼貌、注意分寸等。”

爱情也是很多心理学家、社会学家研究的对象

吴老师向记者展示了课程的部分教学大纲,教学的内容包括“爱情的过程”“爱情与性别”“爱情与婚姻”等。

简单的“爱情”两字背后也蕴含的许多社会学理论。例如在“爱情的过程”这一章时讲到,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人生观,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,“所以要引导学生理解择偶是个体、家庭和诸多社会关系因素综合的结果” 。

到了大学阶段,恋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,吴老师觉得,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增强学生分析情感困惑、情感矛盾与情感冲突的思维能力,“希望学生能拥有正确、健康的爱情观,培养学生爱的能力和责任意识。”

模拟一日情侣写约会日记 效果到底怎么样?

“有些学生也可能会选择自己凭空编写约会日记。”吴彬笑着和记者说,自己布置的期末作业并非强制要求学生一定要去“恋爱”,而是在交往、记录的过程中更清晰地想明白自己的一些情感困惑。

有些学生邀请了自己的好朋友度过了自己的一天,在复盘约会的日记中,对这种朦胧的感情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,该男生写道:“你总是充满活力,像汽水一样,的确让人心生好感。我们志趣相投,能够互相激励一起上进,必要的时候两肋插刀,这样友达以上,恋人未满的友情,让我万分珍重,也会永远刻在心底。”

也有女生写下了自己和男朋友的约会日记,发现把一整天的细节都记录下来,也是一种浪漫。还有学生总结和思考:将恋人计划进自己的未来,尊重恋人的独立人格,在小小的细节里感动和温暖,是恋人的相处之道。

“如果学生有心仪的对象,这份作业也是一个‘助攻’。”吴彬说,完成这份作业的自由度很高,不限时间和地点,真实最重要。

课上的辩论赛

记者看到老师给出的一些高分作业片段,无一例外都是真实、温暖、充满细节的。“充满热情地去完成,肯定就会有高分。”吴彬说,“如果是学生自己想象的,其实能看出来。”

除了期末作业,吴彬还设置了不少互动性的课程课题,比如关于爱情的辩论赛,辩题可以是“选择一个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”,也可以是“爱情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”。

还有一个“虚拟配偶值”实验:每个参与者背后随机贴上一个数字,这个数字代表参与者的“虚拟配偶值”。参与者尽量要找到最高数字的人并要求交往,被要求的人可以接受或拒绝。如果接受,这两人就成为一对而离开实验现场。如果拒绝,就继续寻找。

吴彬解释,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社会尺标来衡量自己的爱情,但按照一定标准有目的性地寻找到爱情,是会被接受还是拒绝?真的是最好的吗?这是学生需要去思考的。

“虚拟配偶值”实验

采访完吴老师后,记者也随机向一些00后征集了一些关于爱情的问题,主要分成三类,邀请吴老师解答。

①内向、害羞,有爱意不知道怎么开口怎么办?

现在“社恐”的年轻人总体上是越来越多了。还有一个概念叫“社交电量”,即社交活动会消耗社交电量,一旦电量不足,就需要通过个人独处、发呆来充电。

对于这些人群,如果有心仪的对象,不要急于表达爱意。爱情社会学里有个“爱情三角形”理论,指出爱情是由亲密、激情和承诺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。表白就是给出承诺,但我认为首先还是要培养亲密感,建议先保持一定的交往频率,循序渐进地培养亲密感。平时呢,在工作学习间隙,主要就是多多聊天(注意是有效聊天),获取信息,找到话题,引起对方的兴趣,当然,要注意分寸。互相了解对方一段时间后,适当要有所行动,以示关心,亲密感达标了,才能水到渠成。

②人缘好,但分不清爱情和友情,因此不愿意尝试怎么办?

爱情和友情其实不矛盾,有些爱情是基于友情的,只是两者的界限可能不够清晰。

在课程作业中,我发现有不少学生都表示自己正处于友情之上、恋人未满的状态。当然,这里还是涉及一个老问题——男女之间究竟有没有纯洁的友谊?这个问题是个辩论题,恐怕没有标准答案。

对此,建议首先好好识别(或者试探一下)两人之间的关系状态,看看相比其他朋友是不是有特殊性。如果确认是爱情不是友情,那就要勇敢地正视这段感情,不要给未来的自己留下遗憾。

③有些恐婚怎么办?

我在不同的课程和班级都问过学生关于结婚意愿的问题,“00后”学生对婚姻普遍有没信心、有点恐惧的问题,甚至连愿意尝试的都很少了。对此,我们不必过度惊慌,结婚率下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结果,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会面对这一问题。个人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提高了,社会选择变多了,都会降低婚姻在个人生活中的相对重要性。

对于个人来说,可以放平心态。婚姻、家庭、恋爱等实际上都属于亲密关系,当需要建立一段亲密关系时,我们自然会考虑风险问题,由此可能产生焦虑或恐惧。但关系本身并没有能够伤害你的东西,而恐惧亲密关系是一种非理性的情绪,反而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。因此,从关系的角度来看,婚姻其实是对爱情的一种保护。总之,婚姻是一所学校,恋人可以在其中继续学习并共同成长,对婚姻建议保持平和开放的态度。

关键词:

相关阅读

精彩推送